高新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府各部门,区直各单位:
根据《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扶持大学生创业新十条政策(试行)的通知》(湖政办发〔2017〕108号)、《吴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吴政办发〔2018〕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2020年大学生招引目标任务,深化推进全区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吸引更多优秀大学生来吴创业创新,加快吴兴高质量赶超发展。经区政府同意,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和区委四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大学生招引工作目标,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和全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都市区建设等战略机遇,以更积极、更务实、更有效的举措,持续发力、狠抓落实、精准施策,确保全年招引大学生及各类人才3.45万名,其中大学生2.65万名,为加快吴兴高质量赶超发展,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二、主要任务
(一)加大政策宣传兑现力度
1.加强大学生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媒介,通过进高校、进园区(楼宇)、进企业、进社区、进特色小镇等途径,结合境内外招商会、文化旅游专题推介会等载体,广泛宣传吴兴区情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全年开展城市和政策综合推介不少于100场;将吴兴区情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纳入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培训内容,实现区内较大规模企业政策知晓率全覆盖。(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
2.提高大学生政策兑现。深入践行大学生政策兑现"最多跑一次"服务理念,放宽政策资金兑现条件,简化办理流程,提高政策执行率,建设人才补贴申报发放信息化系统,实现数据多跑路、人才少跑腿。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本系统新引进大学生各项补贴兑现力度,切实提高大学生政策覆盖面。将高新区、各乡镇街道大学生政策兑现列入区对乡镇街道大学生招引考核内容。(牵头单位:区委人才办、区人力社保局)
(二)全面夯实工作基础
3.动态掌握人才需求。持续深化"三服务"活动,深入开展"百名人社干部联千企"行动,定期走访"金象金牛"、十二大重点产业企业、重点骨干企业及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建立新增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大学生需求信息机制,聚焦楼宇经济、创意经济、共享经济、流量经济等重点领域,围绕文化创意、科创研发、智慧物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乡村旅游、智慧养老等新业态新模式,保障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大学生需求;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商会)及第三方人力资源机构积极作用,精准匹配企业人才需求和高等院校供给信息,定期进行大学生招引数据分析,动态掌握大学生招引情况,共同做好精准招聘工作。(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
4.深化高校联盟合作。深入挖掘合作高校资源,持续扩大吴兴赴外省市招聘版图,依托全市"9360"合作联盟、技能人才高校联盟等载体,加强应用型院校毕业生全面引进。全年新增战略合作高校人才工作站10家、技能人才校企合作联盟院校达40所。积极探索政府牵线、企业出资、高校培养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在深度合作高校设立"城市定制班"、"企业订单班",通过来吴游学、实习、考察等形式,提高"城市定制班"、"企业订单班"学生来吴就业创业率。常态化加强与各合作高校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各高校2020届、2021届毕业生信息。建立并用好湖州(吴兴)籍知名校友库和湖州(吴兴)籍在外大学生信息库,通过柔性合作或返原籍等途径服务家乡发展,吸引更多大学生来吴就业创业。(牵头单位:区教育局、区人力社保局)
5.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切实发挥企业在大学生招引"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方面的主体作用,指导企业建立大学生合理的薪酬体系和职业发展通道,全区培育20家薪酬福利待遇规范企业,在全区形成留人、用人的良好示范效应。遴选一批资质完备、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承办大学生招聘等活动,由政府给予奖补。(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高新区、各乡镇街道)
(三)强化完善招引举措
6.突出高层次人才引进。畅通以赛引才、以会引才、以商引才、以才引才渠道,精准实施"百名硕博招聘计划"、"南太湖精英计划",精准瞄准高端装备、金属新材等重点产业,引进领军型人才项目20个。紧盯长三角洲地区人才资源共享、政策衔接、平台共建、服务共享等现实问题,逐步建立互联互通、统一高效的人才发展机制,打造最优人才生态区。对于2020年1月1日起新引进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且依法缴纳社保三个月及以上的企业,分别给予0.4万元与1万元每人的人才引进奖励,由第三方机构推荐引进的,提取其中的20%予以补助第三方机构。其中,博士后科研人员在博士后工作站工作期间,其每人每月的津贴提高至0.3万元。(牵头单位:区委人才办、区科技局、区人力社保局)
7.打响吴兴聚才引智品牌。深化吴兴聚才引智品牌——"魅力湖州城,才聚新吴兴",结合全区产业、行业需求,举办包括城市综合推介、人才项目对接洽谈、创新要素对接洽谈、招聘活动等"人才+"活动,围绕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周边大城市资源要素加快溢出的契机,抢夺大城市溢出人才。全年举办各级各类招聘活动不少于100场,其中技能人才招聘不少于10场。继续举办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洽谈会、百家高校和人才交流机构吴兴行等活动,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招才引智平台。(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
8.深化市场化引才模式。鼓励高新区、各乡镇街道继续强化市场化招引机制,持续完善与第三方人力资源机构引才服务合作模式。加大针对性招聘力度与频次,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可鼓励中小微企业与第三方人力资源机构合作,深化劳务派遣、社保代缴等人才服务。(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区市场监管局、高新区、各乡镇街道)
9.做好本地院校毕业生留吴工作。加大本地院校与本土企业的科技人才合作,推动院校学生在吴企业实习实训,落实实习实训生活补贴,通过实习实训,提高学生对吴兴区企业的了解,切实提高毕业生留吴率。全年赴湖师院、湖职院开展大学生政策宣讲、就业指导、专场招聘、校企对接等活动不少于6场。(牵头单位:区教育局、区人力社保局、高新区、各乡镇街道)
(四)优化创业创新环境
10.推进双创平台建设。跨区域打造人才交流平台,主动对接G60科创走廊人才高地建设;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博士后工作站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承载力。持续优化政策措施,强化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各类平台引才留才效用。将各类平台的大学生招引数据作为年底对平台考核奖励的重要依据,市级及以上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的入驻企业,按当年招引的大学生成果,其用工补贴不受原规定实习留用的限制。(牵头单位:区委人才办、区发改经信局、区科技局、区人力社保局)
11.增强大学生招引聚合度。选树大学生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双十佳",吸纳大学生就业创业突出贡献TOP20企业(平台),搭建大学生俱乐部、联谊会、相亲会、交友会、沙龙等交流平台,切实解决大学生住房医疗、子女就学、融资贷款、创业空间等问题,营造吴兴爱才尊才良好氛围;推动建立省外合作高校在吴校友联络站,发挥高校对外联络处及在吴高校校友作用,促进高校毕业生在吴归属感。(牵头单位:区委人才办、区教育局、区科技局、区人力社保局、区住建局、区卫健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
12.强化本土人才培养。优化整合1112人才工程,拓展"南太湖特支计划"。深化重点行业企业人才自主评价改革,深入推进国家级留创园建设,推动规上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覆盖。深化专业技术人员特设岗位制度,完善中小学专业技术岗位设置,鼓励事业单位不受岗位总量、岗位等级、结构比例限制引进更多顶尖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广泛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着力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3万人次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4400人。(牵头单位:区委人才办、区教育局、区人力社保局)
三、工作要求
13.加强统筹推进合力。定期召开全区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合力推进招引大学生来吴就业创业工作。高新区、各乡镇街道、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发挥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协调机构作用,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研究,统筹好区域和行业内的大学生招引工作,定期听取高校、企业和大学生对招引工作的意见建议,确保专人领导、专人负责、专人落实,保障大学生招引工作顺利推进。
14.压实引才工作责任。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切实提高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学生及各类人才招引的部署和要求上来,把引才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研究制定好引才工作实施方案,狠抓贯彻落实。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大学生及各类人才招引工作存在的问题,摸清情况、分析症结,拿出真招实策,以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引才举措,全力做好大学生及各类人才招引的各项工作。
15.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将大学生招引工作纳入高新区、各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通过每周通报、每月例会、每季督查、每年考核等方式,动态通报工作进展和政策兑现情况。对完成情况好的,给予表扬,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
原《吴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进一步做好当前招引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吴政办发〔2019〕27号)不再执行。
吴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3月18日